深圳市垃圾分类大讲堂首课开讲

7月30日下午,深圳市垃圾分类大讲堂首课在市民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开讲。
这是自深圳市生活垃圾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启动以来,市城管局开展的首场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也是深圳垃圾分类大讲堂首课。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副巡视员杨雷以及相关市直职能部门领导、垃圾分类推广大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圳市垃圾分类公益服务联盟成员、垃圾分类志愿讲师、物业代表、市民代表等近5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6月3日,市城管局正式启动了蒲公英计划,希望通过硬件设施、队伍建设、软件建设等,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平台化、常规化,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不断地传播扩散。深圳垃圾分类大讲堂是蒲公英计划里的重头戏,为充分发挥名人的带动效应,此次首节课不仅邀请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还特意邀请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等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前来授课,分别围绕垃圾分类的公民责任和技术路径进行阐述,旨在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启动仪式上,第一批深圳垃圾分类推广大使为蒲公英特约讲师们颁发了聘书。
为发挥名人带动效应,为公众传播专业垃圾分类知识,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王石和清华大学教授刘建国两位大咖,作为首课演讲嘉宾。 
王石现场讲述了自己和万科如何走上推广小区垃圾分类道路的故事,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日本、欧美、中国台湾等地的垃圾分类经验和自己的看法。王石说,在垃圾分类这个事情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小区内就可以进行焚烧发电处理,但成本太高,不适合中国内地国情。日本用的是最简单的小区内垃圾分类,成本低,但是我们做不到。中国台湾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在没有新增一座垃圾焚烧场的情况下,把现有的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让人感动。王石呼吁,我们应虚心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形成深圳特区的一种文明,特区能做到的,我国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做到,相信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刘建国说,深圳是一个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同样在全国垃圾分类处理的历史上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从垃圾分类的初心和使命切入,分析了垃圾分类要遵循的客观规律,讲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几个重点问题,他寄望能够形成垃圾分类深圳模式,为我国垃圾分类树立样板。刘建国认为,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是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我国现阶段推行垃圾分类,应采取选择性分类策略,明确垃圾的首要属性是污染源、强化居民源头分类投放责任等舆论导向,坚持垃圾分类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为科学指引,号召全社会推进垃圾分类。
         
此次大讲堂上,由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为第二批14位新聘任的深圳垃圾分类推广大使颁发了聘书。
第一批垃圾分类推广大使获聘回顾 
        
主持人董超对王石、刘建国进行现场采访。
       
     
期望能推出更多如此精彩纷呈的活动,把社会所有力量都动员起来,形成全民全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活动花絮:
第一、二批新老推广大使合影留念
与王石合影留念
清姐与刘教授合影留念
清姐与超哥合影留念
清姐与王国宾局长合影留念
清姐与杨雷副局长合影留念 


0



发表评论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