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十周年

减少塑料,开启60+生活

pclifedetail-img1

2018年,地球一小时进入中国10周年,从“熄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开始,始于一小时,却早已超越了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历年的主题活动,从关注气候变化,关注蓝天,到号召公众做出环保改变,致力于激励和引导公众参与,愿景是全社会践行可持续生活和发展方式,让地球生生不息。

为了激励人们拥抱全民环保运动的下一个十年,从2018年开始,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将每年推出一个环保行动,人们熟悉的60+,也升华为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倡导。

60+生活,以“减塑”为起点,向中国社会发起减塑联盟行动倡议,传递希望和改变。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行动将由此而汇聚,为了生生不息的地球,凝结巨大的力量。

减少塑料,开启60+生活
你可以
购物自带环保袋
不用塑料吸管
少用塑料包装袋
不买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

减少塑料,开启60+生活


塑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塑料袋、塑料吸管、饮料瓶、快餐盒……每一天,我们都在购买、使用、丢弃各种塑料产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却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埋下巨大的隐患。

全球自1950年以来已产生了约90亿吨塑料,其中70亿吨的废弃塑料中仅9%被回收,12%被焚烧处理,其余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或弃置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塑料极难自然降解,焚烧不当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会对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

另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如果这一趋势无法改变,预计到2050年,海洋垃圾的总重量将超过海洋鱼类,15%的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受到生存威胁。而研究发现,全球海洋垃圾90%来自于十条河流的输入,长江、黄河、海河、珠江以及跨界河流澜沧江均名列其中。 不仅如此,市场上的一些个人洗护用品和人造纤维织物中都含有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难以完全去除,最终会进入江河湖海,并经过食物链作用威胁人类和野生物的健康。

绿色消费


随着“消费为王”的风潮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消费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快速迭代升级,消费已经变成了一项“手指运动”,简单而快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网上零售额超7万亿,比上年增长32.2%。

但我们买买买的商品,端上桌面的食物,真的物尽其用了吗?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署发布的报告表明:全世界每年损失和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吨,约占粮食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2013-2015年,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另有研究表明,全球60%的温室气体排放,50%-80%的土地、生产材料和淡水资源的消耗来自于家庭消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学会和全球足迹网络共同完成的《地球生命力报告 2016》显示,从1970至2012年,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58%,全球淡水监测系统的种群数量下降了81%。2012年,人类消耗了相当于地球 1.6 倍生态承载力的自然资源和服务。中国已经消耗了相当于自身2.2倍生态承载力的自然资源。

绿色消费,开启60+生活
你可以
选购环保认证产品
理性购物
适度点餐不浪费
拒绝购买野生物制品

减少一次性日用品,开启60+生活
你可以
外出自带水杯
常备环保餐具
随身携带手帕
旅行自带拖鞋和洗漱用品

减少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拖鞋,一次性洗漱用品、一次性打火机……大量的一次性用品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过度依赖一次性日用品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却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塑料产品,大约50%是一次性的,当中的大部分,或者被焚烧,或者在自然环境中堆积,而其中的大部分难以自然降解,对土壤、河流健康带来危害。

而通常具有防水与保温功能的纸杯,由于回收利用的复杂性,大部分都属于一次性日用品的范畴。据统计,世界每年使用580亿个纸杯,生产这个数量的纸杯,需要至少100万吨的纸,320万棵树和1000亿升的水。

另据统计,中国在线外卖市场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204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3%,在线订餐用户规模接近3亿人。三家外卖企业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平均每天外卖订单约2000万份,如果按照一个订单平均使用三个快递餐盒来保守估计,我国每天约消耗6000万个塑料快递餐盒。

资源循环利用


喝完的饮料瓶,拆过的快递纸箱,看完的旧书,不喜欢的旧衣物,落伍的旧电脑、旧手机……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废弃或闲置的物品,该如何处理?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31亿件废弃衣物,而废旧衣物的再利用率不到10%。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大学和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产生电子垃圾4470万吨,相比2014年增加330万吨,上涨近8%。这些电子垃圾中仅890万吨,约20%得到回收利用。

2016年,21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850.5万吨,但目前我国垃圾回收利用率很低,该处理方案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以快递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快递业务量最大的国家。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快递企业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个编织袋、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但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率很低,据估计目前我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大部分包装,特别是填充物、胶带等塑料成分,其回收率几乎为零。

资源循环利用,开启60+生活
你可以
垃圾减量分类
再生资源回收
闲置旧物捐赠
电子设备以旧换新

绿色出行,开启60+生活
你可以
短距离选择步行或骑行
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选购低碳车
选择乘坐火车旅行

绿色出行


人口密集的城市生活,出行难常常是人们感叹的话题。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出行虽然舒适,但却无法保障时效,更为空气环境恶化埋下伏笔。

据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的PM2.5污染,本地排放源的贡献范围为13.5%至41.0%。

从1980年至今,全球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80%,而全球排放量在经历了2014-2016持续持平的稳定期后,2017年再次出现增长反弹。与之对应的结果是全球气温在过去40年的不断上升,而2015-2017年是1880年人类有相关记录以来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三年。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消融,许多冰川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永远消失,与此同时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以及极地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气候变化直接导致依赖冰川生存的北极熊,已经出现某些种群数量40%的下降。

从2018年开始,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将每年推出一个环保行动,人们熟悉的60+,也升华为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倡导。60+,是超越一小时的环保承诺,是带给未来希望的生活方式。60+倡导公众环保行动改变,为超载的地球减负。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0



发表评论

滚动到顶部